中提到过,环在古代指的是孔径和玉器边差不多大的玉器。
《尔雅·释器》:“肉倍好谓之璧,好倍肉谓之瑗,肉好若一谓之环。”
从环形的玉器引申开来引申泛指圆圈形物,如耳环、门环等。
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”
由于环形具有围绕、包围的形态特征,“环”
又引申出围绕、环绕的意思。
《国语·越语》:“三江环之,民无所移。”
因为环绕就要围着一个中心旋转,故此有引申出旋转的意思。
环形没有起点和终点,具有循环、连续的特点,所以“环”
还可以表示循环、周而复始的意思,如“循环往复”
“环环相扣”
等词语,体现了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顺序不断重复、延续的状态。
因为环环相扣的圆环引申出环节的意思,互相关联的事物中的一个。
“照”
,形声字,最早见于金文。
金文中的字形也不统一。
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字形左上是一个火把的样子;左下是“攴”
,表示手持的意思;右边是“召”
,表示召集的意思;这个字形表达的是用火把给聚集过来的人照亮的意思。
到了小篆时期,左边的字形发生了变化,左上变成了“日”
,左下变成了“火”
,都表示的是光亮的意思,右边的“召”
保持不变;就形成了“?”
字,意思不变。
到了隶书的时候,左下边的“火”
,移到了整个字的下方,变成了“灬”
,从而形成了现代的“照”
字。
由此可见,其本义是照耀、照射的意思。
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“?(照),明也。”
同期也产生一些异体字“昭”
、“炤”
,最初都是“照”
的意思。
因为白天的光照源于太阳,所以其有了日光的意思。
杜甫《秋野》:“远岸秋沙白,连山晚照红。”
由于照耀就会产生影像,故此引申为映照、反射出影像的意思。
王维《游春曲二首》:“满园深浅色,照在绿波中。”
由于映照产生的影像与原物是有因循关系的,故此又引申为明白、察知的意思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