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州名,《尚书·禹贡》曰:“荆河为豫州。”
《释名》云:“豫州,在九州岛中,京师东,常安豫也。”
秦为三川郡,汉为河南郡,后魏置司州,又改为豫州。
亦兽名,象属。
又姓,晋有豫让。”
从以上解释,我们可以看到“豫”
有很多意思。
首先是有安逸的意思。
葛洪《抱朴子?守塉》:“体瘁而神豫,亦何病于居约。”
接下来便有喜悦、欢快的意思。
赵大成《闰中秋》:“鲜云清廓心田豫,乘兴能无赋咏篇。”
还有预先、事先的意思。
《汉书?赵充国传》:“宜遣使者行边兵豫为备,敕视诸羌,毋令解仇,以发觉其谋。”
还有犹豫不定的意思。
《管子?君臣上》:“民有疑惑贰豫之心,而上不能匡,则百姓之与间,犹揭表而令之止也。”
具有舒展,宽舒的意思,通“舒”
。
《尚书?洪范》:“曰豫,恒燠若。”
还作为古代的州名——豫州。
远古时期,河南一带气候尚暖,有很多大象活动。
殷墟考古中就出土了亚洲象的遗骨。
由此看来,豫州实为象州,后世为了区别象表示地理之意,遂加邑旁,表专指。
《禹贡》:“豫州之豫,为象、邑二字之合文。”
“且”
,我们在之前讲其他字的时候顺便讲过其字义,最早见于甲骨文。
当时讲的是《文源》中认为的意思——“且”
字“即俎之古文……从二肉在俎上,肉不当在足间,则二横者俎上之横,非足间之横也。”
本义为古代祭祖时放祭品的礼器,后引申为祖先。
可以确定的是,“且”
和“祖”
在早期文字中是同一个字。
比如甲骨文中的“且甲、且乙、且丙”
,分别读作“祖甲、祖乙、祖丙”
,它们是商代先王的名字。
后来,表示祖先意义的这个“且”
字被加上了“示”
旁,成了“祖”
。
“且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