戚继光只听声音就知道,说话的是王翠翘。
闻着熟悉的女人香,他伸了个懒腰,长出一口气,“给我按按肩膀,这两天忽然觉得有些累。”
肩膀上的两只手开始推拿按摩。
翠翘的手法真不错,力度刚刚好。
过了一会儿,听见身后的人儿的呼吸声变重了不少。
一回头,就见翠翘脸有些发红,知道是累的了。
他拉着手,把人拽过来抱住了。
翠翘温顺的伏进了他怀里。
第二天,戚继光就让范小四派出侦察兵,去兴化侦查。
看倭寇领头的是谁?有多少兵力?城中百姓到底怎么样?
关于兴化城沦陷之后,倭寇在城里搞大屠杀,兴化城变成了人间炼狱、一座死城。
这些消息都是听说,戚继光需要自己的侦察兵拿到详细资料,然后才能决定怎样出兵。
又过了一天,俞大猷、刘显终于来到了福清城。
福清县衙,福建巡抚谭伦居中而坐。
俞大猷、刘显、戚继光,每个人都带了两名副职,分坐在两边。
戚继光这边的是徐文长和李超。
其实出席会议的副职们基本上都不发言,他们在场更多的是给自家主将撑场面、壮人气。
会议一开始,几个人就发生了分歧。
打击倭寇、尽快收复兴化城,这一点四个人倒是意见统一。
但是在怎么样出兵、谁负责哪个方向、谁做主力上,四人的意见就不一样了。
俞大猷和刘显都认为他们的部队人数太少,不能打主力。
戚家军人数最多,是主力的不二人选。
俞大猷和刘显愿意作为侧翼,掩护戚家军和兴化的倭寇决战。
他们俩率军队从侧翼进行骚扰攻击,使倭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正面作战。
等倭寇被消耗的差不多了,三路大军在一起发动总攻,击溃倭寇,光复兴化城。
戚继光不同意。
他的理由是,戚家军新兵居多,老兵数量少,经验不足。
应该让俞大猷和刘显的军队打主攻,戚家军做援兵。
俞大猷、刘显的军队和倭寇拼的差不多了,戚家军再上,这样才能取得胜利。
俞大猷、刘显断然拒绝!
三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,乃至争吵。
大堂外面警戒的士兵后来回忆,大堂上三位总兵吼声如雷,差点没把屋顶震塌了。
好在仨人到底都是朝廷的高级将领,吵的再厉害,也没有当场动手。
至于巡抚谭纶,刚开始他是支持戚继光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