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必烈经过痛苦的权衡之后,决定为了大元社稷,为了黄金家族的稳定,立安西王阿难答为皇太孙。
诸王当中,安西王势力最大,军功最大,兵权最重,威望最高,年纪也最适合,还获得了某某教的鼎力支持。
安西王继位,能够迅速稳定局势,渡过难关。
可真金的儿子们…
一是太年轻,二是因为这些年一直在京城,都没有战阵经验,在军中也没有势力,威望和资历都差了太多。
真金的儿子继位,根本压不住安西王的势力,大元就危险了。
一旦内斗起来,白皮色目们再趁机造反,那可怎么办?
忽必烈看着跪了满满一地的王公大臣,眼前一阵阵发黑,只觉得自己的生气在飞快的流逝。
他万万想不到,太子在这个节骨眼上也突然病危,而且竟是病重不醒。
太医密报他,太子已经要不行了,也就是这两天的功夫。
真金啊真金,你就不能,等朕死了几年之后,做几年皇帝再病倒么?为何非要和你的父皇赶在一块?
如今可怎么着?你让朕怎么办?
为了大元,朕只能对不起你了。
是你福薄啊,不要怪朕,回长生天的路上,你不要怪朕啊。
忽必烈古井般的目中,慢慢留下一行浊泪,他努力张了张嘴,却感觉发不出声音。
但他心中明镜也似,亮堂的很。
他很清楚,王公大臣们,正在等着自己的遗诏,安排后事。
过了一会儿,忽必烈不知为何,突然觉得身上有了力气,就连脸色,也红润起来。
浑身有些飘飘的,犹如踩在云端,又有些暖洋洋的,似乎在冬日晒着太阳。
“拟诏。”
忽必烈缓缓开口说了两个字,声音竟然再次清朗起来。
数百人一起抬头,看向忽必烈,很多人脸上都露出哀戚之色。
…………
王四郎冲出忽必烈的寝殿,直奔太子真金的寝殿。
太子寝宫非常冷清。
由于忽必烈也病危,所以大臣们都去了忽必烈寝宫。
就连真金的儿子们,也必须要去忽必烈的寝宫。
因为忽必烈是君。
君在父前。
只有第三子铁木耳,为了孝道礼仪,才能留在真金太子的病榻前。
此刻的真金太子,也面如金纸的躺在那里,奄奄一息,已经口不能言。
太子妃和铁木耳等人都是神色惨然,面有泪痕。
“殿下!”
王四郎冲进来,顿时让太子妃和铁木耳等人惊愕不已。
王四郎虽然和太子亲厚,可是按照规矩,此时应该在大汗的寝殿啊。
他是汉臣之首,中书右丞,是数得着的重臣,怎么会来这里?
但是,太子真金也听不到他的话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